國內實景演出如何打破趨同性?
2017/10/18 16:22:23 BETTE Views:
實景演出是近年來在國內盛行的一種演出模式,是一個以真山真水為演出舞臺,以當地文化、民俗為主要內容的演出形式。 業內對實景演出的近代起源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觀點認可度較高:實景演出緣起于景觀歌劇。
1986年, 以威爾第劇本為藍本創作的大型歌劇《阿依達》在埃及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前演出,從而使《阿依達》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大型景觀歌劇。
而國內的實景演出則是張藝謀團隊的《印象·劉三姐》。 從2004年《印象·劉三姐》公演以來,實景演出在國內形成一股熱潮, 各地都在積極開發當地的旅游文化資源,企圖通過氣勢恢宏的演出來提升當地的知名度,帶動旅游產業,弘揚當地文化。
根據 2016“演藝北京”博覽會上發布的《2015-2016 中國旅游演藝報告》,2015年全國旅游演出觀眾達4,713 萬人次,較2014 年增長 31.2%;2015年全年在演劇目有195臺,2015年旅游演出實收票房達 35.7 億元,較 2014 年增長 31.7%。 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消費需求,贏得觀眾及追求票房,實景演出的開發與發展勢頭越發迅猛。
然而,筆者認為實景演藝的發展正如經濟發展一樣,高速的發展一定有其潛在的問題,實景演出發展遇到的最核心問題為趨同性。
一、 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張藝謀、樊躍、王潮歌的“印象”系列,包括《印象·西湖》《印象·麗江》《印象·海南島》;梅帥元團隊的系列作品,包括《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等,是中國國內實景演出極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作品。
國內旅游文化城市的實景演出逐漸呈現白熱化趨勢,山東的《神游華夏》、承德的《鼎盛王朝?康熙大典》、陜西的《長恨歌》、河南的《風中少林》、新疆的《夢回樓蘭》等實景演出地域分布也逐步廣泛。
《印象·劉三姐》的成功帶動了這一行業快速發展,也造就了山水實景演出乃至旅游演出的“套路化”和“同質化”現象。如今,除了少數廣為人知、異軍突起的作品外,其他散點式的主題演出有的甚至舉步維艱,行業逐步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優秀的創作團隊數量不多,多數運營團隊,可能是缺乏明星效應及相對的經驗,盡管重金打造,經濟與文化效益并不理想。
二、 舞臺美術的雷同化
對于實景演出的舞臺美術呈現,不可否認,數字科技為舞美技術增添了必要的手段。 然而對此的運用,容易產生一種誤區的偏向性:就是圍繞視覺和聽覺效果而無限地提升燈光和多媒體的強度,這種偏向性就導致了舞臺美術的同質化,造成演出的原真性流失、以視覺沖擊代替觀演交流。
因此,如何合理地審視舞美語匯與多媒體技術在實景演出中的運用,便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既不能剝離實景演出的文化意義,又要通過舞美和多媒體把文化內涵的原汁原味呈現出來。
還有一點,在商業化的大背景下,不少創作團隊,尤其舞美設計方面,將某種“萬金油”式的經驗生搬硬湊,甚至復制。 這對于山水實景演出強調地域特色、地域風情、地域人文來講,可以說是大忌。 實景演出并非一般的戲劇舞臺演出,它關乎一個地方的形象和文化發展。
三、 缺乏與其他產業相交互的產業模式
實景演出產業發展運營中,人們的關注點基本都局限于實景演出本身。 “一次性消費”的思維比較明顯——人們關注如何賣好幾張票,如何多賣幾張票,而忽略它與其他產業的關聯。
只有讓實景演出與關聯產業結合,交叉融合成富有績效的模式,才能產生綜合效益。 這主要體現在兩種交互形式上的缺失:
一是旅游企業沒有與相關文化部門融合為一體來整合資源優勢, 只有突出旅游產業的文化藝術性,才能使單純的實景演出成為優質的旅游觀光產品。
二是通過實景演出來開發具有體現實景演出主題的旅游產品還很不夠,圍繞演出的延伸產品開發沒有經過系統研究,也沒有專門的論證與設計。
四、 盲目跟風投資的弊端
實景演出的籌劃承載著政府和企業兩方面的厚望,一方面政府希望通過實景演出進行招商引資,加快地方建設,拉動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投資方希望通過政府相關優惠政策獲得大量土地資源,興建房產物業,以地生財。
比如承德市雙灤區的園區核心項目《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占地3000畝,分兩期建設,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二期計劃投資20億元,以推動文化產業為本,將演藝、影視、娛樂、養生、餐飲、購物、商住、展示八大功能融合為一。
與此同時,一些成功的實景演出景區的周圍也因為演出的成功形成了輻射效應,比如《印象·劉三姐》的熱映,讓周邊的土地價格翻番,這就是實景演出帶來的商業價值。
如《印象·海南島》,盡管頂著“張藝謀”總導演的光環,但經營一年多后,嚴重虧損,隨后國企海南旅游控股集團將 55%股權作價 2750 萬,低價轉讓給深圳天利地產集團有限公司。
五、 “去趨同性”的對策
實景演出是文化復興的希望,同樣也是一個地區的風貌,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的同時,考慮如何去除同質現象,為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設性意見。
首先,要打造專業化的實景演出團隊。 踐行實景演出,我們一定要做到因地制宜。團隊的專業性需要評估,既需要有實景演出創作經歷,又需要在藝術及人文理想上具有探索精神的團隊,一些知名的藝術院校也可以參與到相關實景演出中來,使實景演出的創作團隊更加專業,更為寬泛。
同時,實景演出的人才儲備和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藝術院校應該增設實景演出相關的培養方向。只有從人才儲備入手培養更多相關人才,才能夠夯實實景演出產業的人才基礎。
第二,實景演出要與多產業協同發展。當前在網絡化和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趨勢下,互聯網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生產和消費的重要平臺。 未來的文化產業尤其是文化創意產業亟待與互聯網深度“融合”。
而對于實景演出而言,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完全可以實現在觀演的同時用該劇目專門的APP應用來進行一個深度互動。 演出結束后我們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平臺進行交流互動,而運營商則可以通過福利的發放,讓實景劇目的觀眾更多地參與評論分享,從而真正通過互聯網產業讓實景演出“活”起來,而不是看過走人,雁過無痕。
第三,實景演出要與金融產業結合。 對于文化領域或者文化產品的投資行為都屬于文化金融的概念內容。 實景演出與金融產業的結合也是如此,演出方可以把當地實景演出劇目的名字進行注冊商標、在有效的風險評估之后進行金融投資等。
一來是對原創作品實行品牌保護,有力捍衛知識產權。 二來實景演出產業不同于傳統制造業,在運作模式、盈利模式、金融需求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產業內不同業態也呈現出較大的個性化特點,因此需要專業金融機構提供專業化的產品和服務支持。
第四,實景演出要與影視產業結合。 山水盛典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與橫店圓明新園在浙江橫店共同簽署了圓明新園新長春園演出合作協議,攜手打造全國首創大型實景電影演出節目《圓明園》。 這是中國山水實景演出創始團隊——山水盛典團創制的新一代旅游演藝產品。
就影視基地而言,橫店可謂具有得天獨厚的布景與場地的資源。 而實景電影不同于普通的電影,它更注重細節的呈現,為觀眾描繪更細致、更具臨場感的觀演體驗。 同樣的,不僅僅是影視城可以為實景演出所用,反過來實景演出的場地也可以建立影視基地。
第五,要采用科學的評估體系,杜絕跟風投資。 再拿《印象·海南島》的例子來說,其經營失敗多歸因于地理環境因素:其一,海口市作為旅游過境地,沒有過多可觀賞景點,大多數游客都不在海口停留;其二,從國際旅游勝地三亞到海口路途較遠,需三個多小時車程,旅游團都甚少選擇到海口觀看演出;其三,海口雖然擁有國際機場,但旅行社為節省成本,大都選擇早、晚班的航班,早班太早、晚班太晚,都趕不上演出時間。
這些因素,海口市政府當初并沒有考慮到。 實景演出有它的特殊性,天氣與氣象因素也非常重要。 如大型實景演出《天驕成吉思汗》,當地政府在籌劃演出項目時,并未考慮到氣候環境因素就盲目招商引資,耗資 2 億在 7500 畝土地上打造了一臺年上演場次僅 20 余場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造成演出運營以失敗告終。
因此,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對于實景演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這個評估體系,必須考慮演出的多個因素,其中包括天氣、成本、地理位置、人力資源和資金支持等方面。